【不是成本決定價格,而是價格決定成本】
工作多年之後,我才發現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,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。我常被問到,那怎麼辦?我說:「那就給自己"定位",具體而言,就是先給自己一個”定價“,因為你的定價會逼你找到定位!」
►#定價會逼你找到定位
「先有定價,再有產品。而產品是讓價格顯得合理的工具。」這句話不是我說的,是行銷之父科特勒提的。如果你明白這句話,就能知曉,「個人定位」其實也是個道理。
我遇過不少專業講師、醫師、企業家、行銷、業務人員,他們都不明白自身的「定位」跟「定價」是連動相關的。換句話說,你如果自身不清楚自己的定位,就請試著為自己「定價」。
問問自己,你想讓自己值多少錢?或者說,你想賺多少錢?
►#我們要遵循的是果因邏輯,而非因果邏輯
多數人習慣遵循「因果邏輯」,也就是非常努力的去精進技能,拼命工作,相信把「因」做好,所期待的結果就自然會發生。這些結果可能包括:加薪、升職...等。
不過,因果邏輯的問題是它是實現了因必然導致的結果,而有些事可能注定不會依照自然的合理邏輯發生。例:一位社群小編起初月薪是3萬元,非常努力拼了二年薪水會調整,但也不會突然變成5萬元。
而真正指導我們的是「果因邏輯」。白話文說,先相信未見的自己,也就是「先確定果,再去設定你要努力的因」。不是順其自然,而是你為自己的「定位」去做設計。
例如:你確信一年後的自己月薪是5萬元(目前是3萬元),那你最重要的事,就是應該拿這個結果,去反推有哪些「關鍵指標」會導致這個結果發生。
於是你會發現,你要做出很多改變,因為當下努力的「因」必然不會導致你想要的「果」。如果你認清後,你就會明白,你的「定位」與「定價」改變了,勢必讀的書、想上的課、結交的朋友、成長策略也都必須跟著改變!
我發現,懂得給自己定價的人,就會對自己「定位」更清晰,從而努力的方向也就愈明白,什麼不做、什麼該做。懂得「取捨」本身就是「個人品牌定位」最重要的一件事。
►#定位決定你的價值,開始改變行動!
你可以開始思考一下,兩年之後自己的「定價」是什麼?然後開始倒推,你「現在」應該怎麼做?跟誰學?該捨去哪些事?該把握住哪些重要機會?唯有如此,到時候那個定價才會變成一個合理的價格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🔥#你想成為一位位好講師?3/29(一)前記得加入「如何成為超級好講師」線上課(完整取得36堂課+8堂加贈私授內容)。另外,還有機會抽到「2hr講師特訓諮詢班」。讓我帶親自你實戰演練,期望讓你在講師這條路上,有極大的幫助。領先一步:http://bit.ly/2lTUbt4